红南果梨于1996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正式鉴定,是一种通过芽变培育而成的优质南果梨品种。2003年,在滦县从抚顺特产科学研究所引进了5000株进行高接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种植,红南果梨在滦县的表现愈加出色:高接后的第二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公斤,收入约4200元;到2005年,产量提升至800公斤,收入达到8000元;而在2006年,产量更是达到1500公斤,收入增加到12000元,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接试验园设在河北滦县梨树研究所的生产示范基地,具体地点位于小马庄镇西晒甲坨村,面积为6.67公顷。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0.5℃,年降水量为68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为2651小时,且无霜期达到175天。土壤类型为平地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为0.6%,pH值为6.8。高接树的树龄为7年,采用锦丰和鸭梨为接穗,株行距为3mx4m。
红南果梨生长情况良好,树姿直立。枝条分布密集且粗壮,叶片呈长卵圆形,叶色浓绿,有光泽,成熟叶片的叶脉呈红色或暗红色。花芽为混合花芽,属于伞房花序。
红南果梨生长旺盛,高接当年枝条可长达1米,容易分枝,形成中短枝的能力较强。由于自花不结实,需要配置授粉树,推荐使用苹香和大慈梨。
红南果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达到100克,最大果重可达145克。果实表面光滑,具有红晕,果肉质地细腻,甜脆可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6%。在常温下可保存20天,冷藏条件下则可储存3个月。
红南果梨的物候期为每年4月上中旬萌芽,4月下旬开花,花期约为一周,果实于9月下旬成熟,11月上旬落叶,能适应多种环境,且抗病虫害能力强。
高接后的前两年修剪应以轻剪为主,利于树冠恢复,达到早期丰产。第三年则要重点疏除过密和重叠枝,促进树木向自由纺锤形转型。
收获后,需增施有机肥,同时添加微量元素,尤其是硼和锌。生长季节要定期进行叶面喷肥,以提高产量。
优化花果管理尤为重要,以提高坐果率。红南果梨自花不结实,人工授粉是提升果实产量的有效方法。
红南果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但仍需防治梨黑星病和枝干病害。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多种药剂结合,确保无公害防治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