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我县的五盘村已经成为葡萄栽培的专业村。然而,葡萄种植过程中,白腐病每年给生产带来了显著损失。通过实践调查研究,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白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经验,现将其介绍如下。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病,是一种常见于葡萄生长后期的果实病害,尤其在多雨年份可能造成严重损失。该病主要危害果粒、穗轴、枝蔓,甚至叶片。果粒发病初期,从果梗处开始,表现为水渍状浅褐色不规则病斑,随后病斑向果粒蔓延,最终导致果粒烂掉。发病后7天,病果会变为深褐色,并且表面出现灰白色小粒点,表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已形成。
新长出的蔓发病通常是由伤口入侵,病斑初期边缘呈深褐色,内部水渍状,并沿枝蔓向两端扩展。叶片发病则通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病斑表现为黄褐色水渍状,后期产生灰白色的斑点,最终病斑会干枯破裂。
葡萄白腐病菌主要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腐生存活1到2年。这些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反溅传播到葡萄植株的幼嫩部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病菌的潜育期通常为4至8天,适合的生长条件使得其迅速传播成为一种流行性病害。
天气的高温和高湿度对白腐病的发生极为有利,特别是在葡萄着色期遇到阴雨天气时,病害暴发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在不同成熟度的果实上,病菌的侵染能力也有显著差异,成熟的果实与幼果相比,更容易受到感染。白腐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显现,7月至8月上旬达高峰期。
有效防治葡萄白腐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核心原则。
首先,要彻底清除菌源,及时摘除病果和剪除病枝,尤其在秋季收获后要清理病残体。同时,提高结果部位的高度,建议距离地面40至50厘米。适时的进行摘心和剪副梢,确保架下通风透光良好,有助于降低病害风险。
在病害发生初期,建议在地面撒药以进行灭菌。例如,可以使用福美双、硫磺粉和石灰的混合物。喷药保护方面,在开花前后各喷一次波尔多液,以防止初次浸染。一旦白腐病开始出现,应在10至15天内按时喷药,确保每次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在暴风雨或冰雹后,立即喷洒杀菌剂以防止病菌通过新伤口侵染,能显著降低白腐病的流行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与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葡萄白腐病的发展,保障葡萄的健康生长与丰收。
上一篇:西瓜品种――小霸王
下一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西瓜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