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蟹养殖中,水草的角色不可小觑。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水草对蟹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河蟹的隐蔽处;二是净化水质;三是作为部分饵料;四是负责氧气的产生。其中,氧气的生成尤为关键。河蟹的生长速度与水体的营养状况及氧气含量密切相关,这与前述的“双氧理论”是一致的。因此,池塘的溶氧水平直接关系到河蟹的生长情况。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一昼夜16小时以上溶氧须大于5mg/L,其他时间不得低于3mg/L。如果您的池塘溶氧未达标,可能会影响河蟹的健康。如溶氧低于4mg/L,厌氧菌繁殖迅速,有机物分解减缓,产生的有害物质将增加。当水中溶解氧降至3mg/L以下,河蟹的摄食、消化及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各池塘的溶氧水平在一天当中存在波动。这些变化主要受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在晴天,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白天和夜间的溶氧变化会比较明显。一般而言,早晨4-5点池塘溶氧最低,随着日出后光合作用的开始,溶氧逐渐升高,直到下午18时达到最高值。然后,溶氧开始下降,直到次日清晨再次到达最低点。
水草的种类及其密度将直接影响水中的溶氧水平。以伊乐藻、水韭菜和轮叶黑藻为例,三者在高温天气下的产氧能力不同。轮叶黑藻的产氧能力最强,而伊乐藻在高温条件下会进入休眠,产氧能力下降。因此,确保水草的适当生长是维持溶氧水平稳定的重要手段。
面对可能的缺氧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
1.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及时控草,可以使用"蟹草肥B"等产品,促进水草生长,并防止过高的水草遮蔽水面。
2. 对于有增氧机的塘口,需定时开启增氧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增氧机的开启时间。
3. 打水时要注意水温。高温天气下,表层和底层的水温差异较大,应尽量选择在日出后进行,以减少对河蟹的应激反应。
4. 进行底改和调水,分解有机质以减少耗氧。同时,可以使用“强效底净”和“原子氧”等产品来解决氧债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养殖户可以有效提升河蟹的健康,确保养殖的成功率。
上一篇:大闸蟹成蟹的湖泊网围养殖技术
下一篇:立秋之后河蟹烂肢成功处理方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