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造池塘时,选择一个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方尤为重要。理想的池塘面积为3/15到1/3公顷,水深应超过1米。在水面以上30到50厘米的池埂上,需要搭建防逃设施。建设过程可以先在池塘周围挖一个深30厘米的窄沟,然后每隔1到1.5米放置一根桩,桩的高度应高出沟边50到70厘米。接着,将塑料薄膜沿沟边围好,用土埋住薄膜下缘,确保其稳固。
在安装好防逃设施后,首先要清理池塘,消毒和施肥,随后注入新水。水草的引入至关重要,既是河蟹的栖息地,也是觅食和避难的场所。水草的覆盖率应超过1/3,推荐选择水葫芦、苦草等多种类型的水草。岸边可以适宜种植一些蔬菜和水花生,为生态系统增添多样性。务必及时清理未成活的水草,以维护水质。
蟹苗的放养通常选择在每年5月份。在蟹的培育阶段,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性早熟蟹的出现,因此,在管理上必须以预防为主。
在放养过程中,应先放大苗,随后逐步调整密度。最初在1/15公顷的水域可放置40万只蟹苗,随着幼蟹的生长,逐步调整密度,直到Ⅳ期幼蟹后,数量应减少到4万只。
确保池塘水质清新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水源要清洁无污染,透明度应达到40厘米以上,pH值应维持在7.5到8.5之间,溶氧量需高于4毫克每立方分米。若水质恶化,需及时更换部分水源或开启增氧设备。
夏季最佳水温为18到23℃。可通过注入冷水等方式降低水温,并在高温时段使用遮阴设施,以保护蟹的健康。
在池塘养蟹时,需做到春秋季节以精料为主,特别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饲料和蔬菜。夏季则以青饲料为主,投喂量要适中,避免过量影响健康。在Ⅴ期幼蟹阶段,应停止投饵,让其自然生长,并确保不喂食发霉的饲料。
青苔的生长会严重影响水草及河蟹的生存环境。可通过适当施肥保持水质肥沃,抑制青苔的生长。同时,使用硫酸铜可有效清除青苔,但需谨慎,尤其是在蟹蜕壳期。此外,进水口使用绢网过滤可防止青苔侵入池塘。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建议每隔10到15天在全池泼洒生石灰,以保持水质健康。尽量减少药物使用,确保所用药物对蟹没有副作用,以提高养蟹的成功率。
下一篇:河蟹、青虾爬边死亡成功处理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