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养殖户反映,他们养殖的螃蟹出现了意外情况,问起了我该如何解决。经过我的实地考察,发现河蟹确实在渔网附近徘徊,令人十分震惊。
在对水质的分析后,我初步判断出,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并不常见出现这样的现象,导致这次意外的主要原因似乎与饵料不足有关。河蟹正试图在网子附近寻找漂浮的枯草嫩芽及轮叶黑藻。结果表明,河蟹在进食这些非预期食物。经过调研,发现不少养殖户的水体浑浊现象也多是由饵料不足引起的。
在对骆马湖地区的多个塘口进行了解后,我发现了几个导致养殖户投料不足的主要原因:
前期受倒春寒影响,以及去年高温的减产,许多养殖户选择了价格低廉的小苗,导致劣质苗种占比过高。许多塘口的饵料投放不足,结果造成养殖户误认为螃蟹食量少。
本地养殖户习惯使用食台进行投喂,但河蟹对此并不适应,反而因为缺乏隐蔽性而感到恐惧,导致食台上的食物未被充分利用。随着环境变化,养殖户往往误以为饵料不足,而实际上是河蟹对食台缺乏兴趣。再加上温度升高,水中虫类繁殖,很多养殖户将水体浑浊错归为虫子的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常常通过交流来决定投喂量,因此形成了集体性的喂料不足现象。许多养殖户发现塘口的草还没有完全消化时,仍不敢增加饵料,认为其他人投喂量合理,结果造成了误判。
观察河蟹在水面下风口寻找食物的情况后,我有以下几条投喂建议:
可以根据“投苗总重量 X 2 X 成活率(0.8—0.9) X 3%”来计算参考喂料量。以放苗五百斤为例,在骆马湖地区的喂料量可以设置在20斤到35斤之间。
有养殖户提到河蟹半个月不吃料并无大碍,但刚经历脱壳的螃蟹通常肠道处于半空肠状态,在天气不佳的情况下它们的进食量会受到影响。考虑到最近天气升温,河蟹的食量会急剧增加,因此建议加料翻倍。
以下是一些养殖小建议,帮助提升养殖效果:
在没有泥皮和食台的区域进行地面打点,记录喂料位置,以便次日观察食物消耗情况。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喂料地点,以适应水位波动。
根据经验,三斤鱼等于一斤料,可以作为预估参考。
在有青虾的塘口,饲料中混合豆粕的部分不应计入总饲料量。
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将喂料地点调整到深水区,以便更有效地减少饵料的投放。
保持观察,每天总结喂料情况并灵活调整,以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而言,确保和关注足够的饵料投放是成功河蟹养殖的关键,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实现更好的养殖效果。
上一篇:九月十月份河蟹养殖饲料投喂方式
下一篇:河蟹脱壳不遂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