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塘套养名贵鱼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31
0

综合技术措施提升养殖效益

为实现养殖环境、品质、产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采取合理的多品种搭配、种草投螺造环境、精选饵料细投喂以及生态防病重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池塘条件与准备

池塘条件

池塘需具备充足水源和清新水质,周围环境需没有污染源,且排灌系统方便。水质要符合GB11607和NY5051标准。最佳塘型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塘埂必须坚固且防漏,土质为壤土或黏土,底部应平坦,淤泥深度不超过15cm。面积以10亩到100亩为宜,池深应在1.2到1.5米之间,并配有完整的水进、排系统,最好配备增氧设备。

池塘准备

在冬季,应排干池水并加固池埂。冲洗和清理淤泥后,进行至少10天的日晒,确保池底晒至干燥。放苗前15天加水,并在池中施用优质生石灰进行消毒。利用网围拦出部分区域用于暂养鱼虾蟹种,待水草生长后拆除围网。

种草投螺

种植多样化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等,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在春季投入鲜活螺蛳250到300公斤,有助于水质治理。

注水施肥

注水时需经过过滤,以免野生鱼类入侵,前期池塘应注水50至80厘米,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以促进水草生长,抑制青苔。

苗种来源与放养

河蟹放养

应选择纯正蟹种,放养时间为1月至3月,规格为160至200只/kg,放养密度为每亩400到600只,增氧条件下可增至800只。

青虾放养

分为春季和秋季放养,春季可选择上年未上市的幼虾,秋季则放养F1或F2代虾苗。每亩放养量在1.5到5万尾不等。

套养鱼种

在虾蟹池塘中可套养鲢、鳙鱼及鳜鱼等,一般亩放10到20尾,以控制野杂鱼及青苔。

饲料投喂与管理

饲料投喂

坚持定点、定时、定量的投喂原则,前期以小杂鱼和高蛋白饲料为主;中期逐渐增加植物性饲料,后期重点提高蛋白质含量,确保蟹种健康生长。

水质调控

保持水质透明度在30至50厘米,pH值稳定在7到8之间,通过定期换水与生物制剂使用,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保护草、螺

确保水草覆盖面积在50%到70%之间,适时清理过多水草,以保证水体的通透性。

病害防治

通过浸泡、药物使用有针对性地防治病害,防止病原体入侵,并定期检查入侵物种。

河蟹养殖池塘套养名贵鱼虾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日常管理

每天定时巡查,记录水质及饲料投喂情况,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产品捕捞与销售

青虾捕捞

从6月份开始定期捕捞,采用手抄网或虾拖网进行捕捞,根据需求适时处理。

河蟹捕捞

在10月至12月进行捕捞,主要采用地笼张捕和手工捕捉,确保成蟹处于良好状态。

套养鱼捕捞

在捕捞虾蟹时顺便捕捞达到市场规格的鱼类,并根据规格进行分类销售。

包装运输

成蟹需按规格分类包装,运输时需使用清洁适宜的设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典型案例与效益分析

以盐都区中兴社区王某的养殖模式为例,80亩池塘亩收入可达到9009元,考虑到成本,亩纯利润为5423.77元,显示出该模式的良好经济效益。

注意事项与关键点

重视种草投螺

水草与螺蛳能有效改善水质,适度管理,确保生态平衡。

加强青虾轮捕

科学利用捕虾工具,提高捕获效率与产量。

保证青虾种质

选择优质种苗,限制青虾养殖代数,以保持生产性能。

防止青苔暴发

及时采取生物控制措施,以免化学药品对养殖生物造成影响。

谨慎使用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坚持生态养殖原则,减少药物使用,确保水质安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