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脱壳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迟缓,常出现十足悬空的现象。在蟹的胸部和腹部会有裂痕,但蟹无力完全脱壳,可能仅能剥离部分蟹壳。此外,病蟹的背甲上会显现明显的斑点,全身肤色变黑,最终会导致消瘦和死亡。损伤的河蟹常常可以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被发现。
河蟹脱壳障碍的病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在河蟹的生长季节,如果水体或投喂的人工饵料长期缺乏钙、铁等重要元素,可能导致蟹壳生长不良,形成生理性脱壳障碍。
不及时调节水质可能导致池中残饵过多,有机质含量增加,进而导致纤毛虫和病菌的滋生,增加河蟹受到寄生虫感染的风险,造成脱壳困难。
病毒或细菌对蟹的鳃、肝脏等重要器官的侵袭,会导致内脏发生病变。该病症尤其危害幼蟹和体重超过100克的成蟹,个体较大或干旱及长时间离水的蟹也易发病。这种病的发病率较高,若发现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死亡率。
针对河蟹脱壳障碍,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需要定期添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饵料,以帮助河蟹顺利脱壳。
在生长季节,每月使用20ppm的过磷酸钙全池泼洒,增加水体中的钙、磷等重要元素。
投喂饵料要适量,并及时清除残饵,适时补充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在河蟹脱壳期间,保持水体环境安静,避免在脱壳区进行干扰和投喂。
一旦发现此病,可在饵料中添加1%至3%的脱壳素,并连续投喂5至8天,以促进河蟹脱壳。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河蟹脱壳障碍,保障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