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2:57
0

中秋节刚刚结束,各地批发市场的水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尤其是备受关注的大闸蟹价格较节日当天降低了一半。中秋佳节期间,食用大闸蟹更多是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实际优质的大闸蟹大约在10月下旬才逐渐成熟。随着全国各地气温明显降低,秋意愈加浓厚,秋季成为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高峰期,也是河蟹容易发生死亡的阶段。如果在此期间,养殖户稍有松懈,管理不到位,很可能导致河蟹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而,如何提升秋季河蟹的养殖管理,预防意外死亡,成了确保全年养殖盈利的关键。

河蟹死亡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策略

以下是导致河蟹死亡的三大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温差变化导致的河蟹“感冒”

进入秋季后,昼夜温差大增,水体温差变化也显著。特别是在多雨天气中,雨后的水温波动可达到9到10℃,这使得体质较弱的河蟹难以适应,从而引发“感冒”,导致食欲减退和呼吸困难而死亡。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养殖户应及时调控水位,防止水温急剧变化。在天气变化较大的时候,适当加深水位,新水与老水的温差应保持在3℃以内,定期使用石灰水进行消毒。同时,建议在水面保持一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但覆盖面积不应超过水面的50%,这样有助于保温及控温。

投饵不当引起的死亡

秋季昼夜温差增大,气温、水压的变化逐渐加大,影响河蟹的食欲。过多投喂植物性饲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出现“胀死”问题。此时应增加小鱼、蚯蚓、螺螄等富含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饵料,适量添加抗菌素和生长素,同时辅以少量的植物性饲料。投喂时要定时定量,特别是在气温降低时,需减少饵料的投放。此外,注意不要投喂不洁的饵料,以避免肠胃疾病的发生。

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及时捕捞以减少自然死亡

在河蟹的生长过程中,随着蜕壳频率的增加,尤其是在秋季(9月至11月),二年生成熟的河蟹会由于性腺成熟而向浅海洄游。如果不及时将这些“黄蟹”捕捞,继续在淡水中养殖,可能导致逃逸及生理失调,最终死亡。因此,养殖户应在河蟹性成熟时及时分拣并捕捞,避免因自然死亡而造成经济损失。

有效捕捉河蟹的方法

秋冬季节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捕获并售出,而幼蟹则应迅速捕捉投放或并塘。因河蟹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爬上岸,所以捕捞并不容易。针对不同的捕捞对象,以下是一些常用捕捞方法。

地笼捕捉法

幼蟹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常在水边浅滩和水草丛中寻找食物。可以设置地笼等捕捞工具,一般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进行捕捞。幼蟹多在夜间活动,诱饵可使用鱼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捕捞效率。

抄网捕捉法

水草是幼蟹栖息的重要场所,捕捞时可用手抄网快速捞起水草,然后迅速捞起幼蟹。因幼蟹行动敏捷,若有声响会迅速下潜,利用这一特点可有效捕捞。

拖网捕捉法

在幼蟹密度较高的池塘,可使用拖网捕捉。慢慢拖拉网具,幼蟹会自动游入网袋。应注意频率,避免搅浑水体导致缺氧,影响存塘幼蟹的生存。

流水刺激捕捉法

通过排干池水,幼蟹会向洞穴或底泥躲藏。此时可以利用微流水刺激其逆流而出,方便捕捞。可以在池中央开小沟,以便引导幼蟹集中至小沟中,增加捕捞的便利性。

搭巢捕捉法

利用幼蟹喜欢穴居的习性,帮助其寻找藏身之处,排干池水后,幼蟹会自动藏入砖块或瓦片中,方便捕捉。冬季时,池水抽干后,可用湿草包等覆盖,让幼蟹藏身。

挖洞捕捉法

在池水抽干后,发现蟹洞后可用小铲挖掘,即可捕捉到藏于洞中的幼蟹。

干塘捕捉法

在快速抽干的池水中,幼蟹会因来不及打洞而暂时暴露,方便直接捕捉。综合使用以上捕捉方法,可以高效彻底地捕获池内的幼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