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乌龟的养殖业渐渐普遍起来。我们都知道乌龟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在乌龟的养殖过程中,水质对其生长至关重要。
1、乌龟是半水栖龟类,虽然生活在水中,但仍需出水面呼吸空气,并在陆地上繁殖。
2、龟无壳则不成龟。由于壳重身沉,若乌龟在水中四足朝天,背朝水下,腹朝上,往往难以翻身,易呛水死亡。
3、保持水质清新是养好乌龟的基本条件。可实行龟鱼混养,以鱼调水,确保以优质水养龟。
4、根据不同生长季节使用乌龟专用配合饲料。
5、龟粪尿较为毒性,对龟尾有腐化作用,应避免尾端被感染。
6、养龟要搞好三防(防盗、防病、防逃)工作,以防盗为主。
7、养殖乌龟成功的秘诀在于二料三管理,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各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养龟成功。
首先要明确乌龟的品种。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乌龟可分为陆栖龟、水栖龟、半水栖龟、海栖龟和底栖龟五种类型,它们的食物各不相同。
水栖龟类一般为杂食性,半水栖龟类多数为食肉性,而陆栖龟类大多为食草性。
普通养殖的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及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等为食。
要让乌龟长得快,需经常搭配喂养,将动物食品如小鱼、小虾与植物性食品如蔬菜嫩叶搭配,确保营养全面丰富,促进乌龟快速生长。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容器中有过滤器,则不必每天换水,通常每半月更换1/2或1/3的水,再增加新鲜水即可。但如果乌龟在缸中吃食,吃剩的食物难以清理干净或会污染水质,则应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建议每天换1/3的水。如果没有过滤器,则应视水的干净程度而定。
若要全部更换水,最好将自来水沉淀一至两天以去除氯气。彻底换水一般在夏季每10~15天进行一次。若水色为褐绿色或蓝绿色,表明水质过肥,应及时全部换水。6~9月,因温度较高,换水宜在喂食后3~4小时进行。冬季,乌龟冬眠期可少换水或不换水。雨水未必干净,收集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有大量细菌繁殖。
1、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是乌龟池塘养殖的前提。选址时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空气清新、交通和电力便利。池塘四周应建有防盗、防逃墙,墙内留有20%~30%的陆地供乌龟栖息、运动和繁殖。稚龟塘可搭建防暑遮光网。在龟池四周的水泥板上摆放半浸水式的食台,食台外隔1~1.2米处全塘搭建一圈宽1.5米的水葫芦带,利于乌龟攀附隐藏,晒背歇凉。
2、正确选择乌龟种苗,合理安排放养工作是乌龟池塘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应从良种场选购具有优良性状的乌龟种苗,要求龟壳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强、规格整齐。一般放养密度为每亩6000~8000只,水源充足时可放至10000只/亩。
3、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池塘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乌龟池塘养殖的主要措施。放养滤食性鱼类以控制浮游生物,放养底食性鱼类以控制有机物,每亩水面配养鲢鱼150~200尾、鳙鱼80~100尾、鲫鱼或本地塘虱150~200尾。经常加换新水,最好保持微流水。乌龟对水位敏感,换水时注意水温变化不能超过5℃。
4、给予充足和营养全面的专用饲料是促进乌龟稳定快速生长的首要条件。最好以乌龟全价专用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少量鲜嫩干净的植物性饵料。可于每日上午6~7时和下午5~6时在食台多点投喂,投喂量相当于龟体重的2%~5%。做到合理、按时、足量、科学的投喂。
5、疾病预防是保证养龟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确保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坚持生态、生物防病为主,中草药预防为辅的综合预防措施。刚孵出的稚龟其尾部与身体基本等长,随着自然生长尾部变得越来越短,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避免龟尾部被细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6、细致入微地做好防逃工作。在场地建设过程中,应考虑防逃事项:池塘和水泥板的建造,转角和接口处应建成圆形,平整无缝隙。围板离地面60~80厘米高,以防夜晚和雨天乌龟叠罗汉翻墙逃跑。平时除修补漏洞外,还应加固水泥板,特别是在大风暴雨时,严防水泥板倒塌。进出水口要设防逃设施,塘坡绝不允许有孔缝洞穴存在,中空的工具用完后要及时拿走,以防乌龟钻入其中。
虽然现在的养殖技术非常先进,但万事万物的生长仍离不开其原本的生存环境。乌龟喜欢生活在水中,离开水的乌龟通常不能活太久。希望以上小知识能帮助到对养乌龟有兴趣的朋友们。
上一篇:屋内甲鱼养殖指南
下一篇:办公室养甲鱼合适吗?